蕃王魚
摘要:蕃王魚主要位于西太平洋,非連續分布, 在北方中的沖繩到臺灣; 在南方中的澳洲新加勒多尼亞到昆士蘭。學名Choerodon fasciatus中文名蕃王地域分布于西太平洋: 非連續分布, 在北方中的沖繩到 [閱讀全文]
摘要:蕃王魚主要位于西太平洋,非連續分布, 在北方中的沖繩到臺灣; 在南方中的澳洲新加勒多尼亞到昆士蘭。學名Choerodon fasciatus中文名蕃王地域分布于西太平洋: 非連續分布, 在北方中的沖繩到 [閱讀全文]
摘要:保山野豬為亞洲野豬的一個亞種,馴養時間為1987年初,因在云南省保山市大規模馴養養殖而得名。特征及習性保山野豬耳較尖,體型較其他種野豬稍小,體態勻稱,頭部呈三角狀,體重一般為120千克.毛較少但堅硬,頸 [閱讀全文]
摘要:保山裂腹魚,Schizothorax yunnanensis paoshanensis (W. H. Tsao, 1964),鯉科裂腹魚屬的一種魚類。分布區較為狹窄的一種裂腹魚類。冷水性魚類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文昌魚(學名:Branchiostoma)是文昌魚科文昌魚屬動物的總稱, 又稱蛞蝓魚。脊索動物,文昌魚綱,文昌魚目,文昌魚科。長約50 mm。形似小魚,無頭,兩端尖細。體側扁,半透明,脊索貫穿全身。前端 [閱讀全文]
摘要:基本信息中文名:五指山隱勢瓢蟲綱:昆蟲綱科:瓢蟲科功能類別:捕食性天敵寄主昆蟲:棉蚜寄主危害作物:棉花形態特征雌蟲:體長2.502.70毫米,寬2-2.20毫米。體卵圓形,拱起。頭部黑色。前胸背扳黑色, [閱讀全文]
摘要:三沙石斑魚俗稱:鯰魚、過魚。體橢圓形,體側扁,口大,體被細小櫛鱗,上下頜兩側牙細尖,向內倒伏,背鰭一般具11條鰭棘,14-18條鰭,臀鰭具鰭棘8-9條,尾鰭圓形、截形或凹形。分布石斑魚廣泛分布于印度洋和 [閱讀全文]
摘要:寵物豬,近年來的一個新新詞匯,作為豬,在我們國家,過去就是用來吃的。只是近年來,養寵物的越來越多,種類也越來越全、越來越另類,豬,自然而然就成為人們玩賞的寵物了。 [閱讀全文]
摘要:雪貂(學名:Mustela putorius furo):平均體重0.3-2.7千克;平均體長33-41厘米,平均尾長7.6-10厘米;壽命為7-10歲。其身形細長、腿腳短小,頭形扁平、呈三角形。毛色呈 [閱讀全文]
摘要:北極狐(學名:Alopex lagopus),分布于北極地區。體長50-60厘米,尾長20-25厘米,體重2.5-4千克。顏面窄,嘴尖,耳圓,尾毛蓬松,尖端白色。冬季全身體毛為白色,僅鼻尖為黑色;夏季體 [閱讀全文]
摘要:浣熊(學名:Procyon lotor),原產自北美洲,現為無危物種。浣熊特征為眼睛周圍有一圈深色皮毛,體型較小,體長約40到70厘米。因其常在河邊捕食魚類讓人誤以為它在水中浣洗食物,故名浣熊。真相是, [閱讀全文]
摘要:羊駝(拉丁學名:Vicugna pacos,英文名:alpaca)為偶蹄目、駱駝科的動物,體重55-65千克,頭體長度1200-2250毫米。外形有點像綿羊,一般棲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。每群十余只或 [閱讀全文]
摘要:火烈鳥(學名:Phoenicopteridae)亦稱紅鸛。3屬6種:高約80-160厘米,體重2.5-3.5千克。體型大小似鸛;嘴短而厚,上嘴中部突向下曲,下嘴較大成槽狀 ;頸長而曲 ;腳極長而裸出,向 [閱讀全文]
摘要:斑馬(英文名稱:zebra):是現存的奇蹄目馬科馬屬3種獸類的通稱。因身上有起保護作用的斑紋而得名。沒有任何動物比斑馬的皮毛更與眾不同。斑馬周身的條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——沒有任何兩頭完全相同。斑馬為非洲 [閱讀全文]
摘要:天鵝指天鵝屬(學名:Cygnus)的鳥類,共有7種,屬游禽。除非洲、南極洲之外的各大陸均有分布。為鴨科中個體最大的類群。頸修長,超過體長或與身軀等長;嘴基部高而前端緩平,眼先裸露;尾短而圓,尾羽20~2 [閱讀全文]
摘要:海豚(學名:Delphinidae)具有齒鯨類典型的形態學性狀:紡錘形的身體;單個新月形的呼吸孔;頭骨套疊,上頜骨向后擴展與額骨重疊;顱頂偏左的不對稱;圓錐形或釘狀的齒等。各種間最明顯的變異與喙、上下頜 [閱讀全文]